贏家江恩獲悉,自2012年8月,“三馬”,即馬明哲、馬云、馬化騰宣布將聯合在上海成立新公司,公司將會掀起一場新金融革命。自此,“互聯網金融”被炒的如火如荼,一下子被擺上了舞臺。
“互聯網金融”其實在2007年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初步的發展,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“P2P”網站,它在2007年被引入到中國,在2012年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,而“P2P”網站的本質就是發生在互聯網的民間借貸。然而當時在我國,“P2P”模式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,由于貸款人大多數是零抵押無擔保,因此存在貸款人違約不還款,也有可能網站本身存在的欺騙性,使得“P2P”在爆發式增長了之后又一次銷聲匿跡了。這些都是因為我國法律的漏洞,缺少明確的監管機構和法規。
在“P2P”進入國內的同一年,馬云走上了另一條路。他從2002年起,其阿里公司逐漸積累了大量的中小企業數據,最后把這些數據專賣給銀行,作為銀行評估企業貸款償還能力的評估數據,由于當時國內企業家傳統的思想,合作畫上了終止符。而馬云為了實現其野心,在2010年成立了阿里小貸公司,使得阿里公司正式金融化,造就了馬云式金融—“互聯網金融”。
早在2000年,平安銀行就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商網站,比馬云的淘寶網還要早3年,因此平安銀行馬明哲可謂是“金融互聯網”的先驅者。在2011年,“金融科技咨詢”公司的成立,充分體現了馬明哲要把金融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的決心。然而與馬云相比,馬明哲所做的都是以金融為基礎,因此我們稱之為“金融互聯網”。
不管是“互聯網金融”還是“金融互聯網”,這都意味著我國的金融行業面臨著一場大的變革,而在這場變革之中,機遇也隨之而來。隨著我國互聯網監管與法規的不斷成熟,加上電商在我國爆炸式的發展,讓金融實現互聯網化擁有了一定的趨勢性,這是一種眾望所歸的趨勢。
雖然此“二馬”所處不同行業,然而卻“所見略同”,一起走向了金融結合互聯網的道路。
三弟馬化騰姍姍來遲,然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利用其廣大的用戶,以超越兩位哥哥的速度,飛速投入革命當中,雖然目前小馬哥的戰略布局還很低調,然而其廣大的客戶讓兩位哥哥無不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。
互聯網由最初的資訊分享以及社交平臺,發展到互聯網電商,再到現在的互聯網金融。
贏家江恩市場分析認為,這個江湖即將徹底顛覆傳統,創造一個江湖新秩序。